1、汾州府是山西省明清时期的九府十六州的大府之一。
2、明洪武元年(1368),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
(资料图片)
3、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升汾州为汾州府,依郭设汾阳县。
4、又置冀南道,府、道治均驻县城。
5、此前,县名虽未以汾阳冠名,而俗以汾阳为县别名。
6、盖以县城居汾水之阳故。
7、清康熙五年(1666)冀南道并入冀宁道,府县遂隶。
8、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
9、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10、所辖县州有:石楼县、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灵石等。
11、永宁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
12、民国元年(1912)废府。
13、 汾州府东至潞安府四百四十里,东南至沁州四百八十里,南至平阳府三百九十里,西南至平阳府隰州二百七十里,东北至太原府二百里。
14、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南京二千四百三十里,至京师(今北京)一千三百八十里。
15、 汾阳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二汉属太原及西河郡。
16、魏因之。
17、晋为西河国。
18、后魏曰西河郡,后又侨置汾州。
19、北齐改南朔州,后周改为介州,而西河郡如故。
20、隋初郡废,炀帝复改介州为西河郡。
21、唐初改为浩州。
22、武德三年,改为汾州。
23、天宝初,曰西河郡。
24、乾元初,复曰汾州。
25、五代末,属于北汉周显德初,侵北汉得之,置宁化军,兼领石、沁二州。
26、旋入于北汉。
27、宋仍曰汾州亦曰西河郡。
28、金因之,兼置汾阳军。
29、元复为汾州,属太原路。
30、明初,以州治西河县省入,直隶山西布政司。
31、万历二十三年,升为汾州府,领州一、县七。
32、今仍曰汾州府。
33、 汾州府控带山河,肘腋秦、晋。
34、战国时,秦、赵相持,往往角逐于此。
35、东汉之季,西河尤为多事。
36、迨于刘渊发难,中原陆沉,祸乱之征,未始不自西河始也。
37、周、齐争胜于河、汾间,郡常为兵冲。
38、隋大业之末,唐乾符以后,太原南指,未有不以州为中顿;平阳北向,未有不以州为启途者也。
39、北汉保河东,州尤为肘腋重地。
40、宋人于岚、石、隰三州以至黄河,皆置城戍关,杜河外入麟府路以捍夏人。
41、盖西北有事,府为必备之险矣。
42、 永宁州位于汾州府西北百六十里。
43、南至平阳府隰州二百五十里,西至陕西绥德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太原府岢岚州二百五十里,东北至太原府三百九十里。
44、 春秋时白翟地《齐语》:桓公西征,攘白翟之地,至于西河。
45、即州境也。
46、战国初为赵之离石邑,后为秦、魏二国之境。
47、秦属太原郡。
48、两汉属西河郡。
49、晋属西河国。
50、刘渊倡乱于此。
51、后赵石勒置永石郡。
52、后魏为离石镇。
53、北齐置怀政郡,兼置西汾州。
54、后周改离石郡,又改西汾为石州。
55、隋初,郡废州存,炀帝又改为离石郡。
56、唐复为石州。
57、天宝初,曰昌化郡。
58、乾元初,复故。
59、宋因之亦曰昌化军。
60、金属太原府。
61、元仍属太原路。
62、明洪武三年,以州治离石县省入,仍曰石州,属太原府。
63、万历二十三年,改为永宁州编户四十里,属汾州府,领县一。
64、今因之。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