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 > 内容页

90后非遗传承人热衷传统、拥抱创新 悠悠药香中,传统与青春“碰撞”

2023-07-30 09:38:59 来源:江南晚报

切开从新疆买来的榅桲,挖去内芯,填以沉香、檀香……复刻电视剧《甄嬛传》中“鹅梨帐中香”的过程,拍成视频后产生的话题,阅读量达2.4亿。

很多人知道顾小思的名字,便是从这条视频开始的,而她,还是宜兴手工药香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转变


(资料图片)

机缘巧合下成为非遗传承人

从高中起就留学海外,主修建筑、副学经济,毕业后回到国内成为一家上市500强企业的品牌营销……这些经历,怎么都很难和“药香”与“非遗”联系在一起,顾小思解释说:“这是机缘巧合,也是命中注定。”当时,爱看《甄嬛传》等古装剧的顾小思对古代化妆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深入了解后才知道,香妆属于药香的一个分类。“中国的香道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古人出门要佩戴香囊,如厕要点香,沐浴要焚香,读书写字要熏香,祭祀要燃香,但现在,手工药香却像渐渐被遗忘了一样。”2019年,顾小思认识了一位手工药香制作技艺的非遗老师,而她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非遗之旅”。

“可以说,天文历算、五行八卦、医学药理,都揉在了制香人的一双手中。”看顾小思制香,感觉时间都停滞了:她古风妆造,身穿汉服,在竹席上摆开大大小小的碗、盏、杵、锅,一旁放着各种天然药材,经过称重、配伍、研磨、加热、蒸煮、揉捏捶打、阴干等工序,制成各种药香,如利用荔枝壳、苹果皮等果壳磨粉制作的“四弃香”,与苏轼苏辙兄弟有关、主料为沉香、檀香的“二苏旧局香”,南宋端午时节盛行佩戴的“软香”……青烟袅袅,悠悠药香,不禁让人沉醉了去。

2021年,顾小思成功申请手工药香制作技艺成为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的她正在北京学习炮制技艺和道家药香,“我想要吸纳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样的传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热衷

希望分享与古风有关的一切

微博、抖音、B站、腾讯、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都能看到顾小思的分享:《芒种时节喝什么茶合适?》《大唐的春游有什么娱乐活动?》《明代的新娘是怎么嫁人的?》《原来古人护理汉服这么精致!》……这些视频涉及药香、古代妆造、汉服、古诗词、茶叶、节令文化等各个方面,每一段视频都活色生香,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专注药香之前,顾小思曾身着汉服走过30多个国家,拍过街访视频。“我随机询问了100名外国人是否知道我身上的服饰来自哪个国家,大概有一半的人根据颜色、图腾等猜出这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我当时就想,要助力现在的年轻人了解这些文化,加强大家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2017年,顾小思开始撰写以中国历代服饰、妆容为内容的书籍,截至目前,共出版了7本。最新的一本《华夏衣橱》于今年2月出版,短短五个月时间内,已经加印了6次。“这本书详细展示了从隋代到明代的帝后、官员、平民的服装、首饰、妆造等,是一本纯科普类书籍,全书包含近千幅手绘插画。”顾小思说,当时正怀着孕的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翻阅各种考古日志和墓葬发掘报告,“现在想起来也是挺特别的一段经历。”

顾小思告诉记者,现在正筹备三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教授如何制作汉服的,预计在明后年可以与大家见面。

创新

现在是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时代

“我觉得现在是传播传统文化最好的时代。”顾小思认为,网络这个平台的兴起,让更多手工艺、小众非遗可以被大家看到,苏罗、团扇、绒花、香道等传统文化以前少有人问津,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网生一代”的年轻人从喜爱到热爱,“这也让我觉得现在在做的事特别有意义。”

把非遗历史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每个传承人最大的心愿,要传承,就得让非遗“活起来”,抓住年轻群体的心,这也是顾小思正在努力的方向。“药香和其它一些非遗不一样,大家没法通过视频真切地闻到这些味道。”为了让更多人愿意点击观看,她也会“蹭一下热点”,选择热播的古装剧来分析与讲解。每次拍摄前做好相应的妆造、布置好环境和道具,尽量用视觉形象来体现氛围感。为了让黑乎乎的软香看起来更有韵味,顾小思正打算去上个泥塑班,让香膏能捏成梅花、鲤鱼等有趣的形状。

“我的下一个小目标是,要学习如何用语言来介绍每一种中药材的味道。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里已经流失了一部分,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赋予传统非遗更多新的生命,让更多人了解、爱上它。”(晚报记者 吴雨琪/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