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 > 内容页

守好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贵州省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侧记

2023-08-16 19:56:12 来源:天眼新闻

初秋的梵净山,层峦叠翠,绿水潺潺,八方游客竞相“打卡”。


(资料图片)

8月15日,贵州省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铜仁市江口县举行。清晨,梵净山脚,上百位与会人员分别走进国家储备林省级示范基地、寨沙侗寨、世界自然遗产展览馆、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共赏生态之美、共话绿色发展。

梵天净土(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好绿水青山这篇大文章,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在江口县,一个个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的故事正在上演,已然成为贵州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这篇大文章的一个生动缩影。

厚植理念 守山护水绿家园

在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展览馆,90后讲解员何娇通过孤岛效应模型图及3D模型,生动形象地向前来考察的与会人员讲解梵净山神奇的形成过程。

展览馆内,琳琅满目的动物模型和植物标本,全面展现着梵净山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与会代表一边听讲解,一边观察各类珍稀野生动物模型,近距离与“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来一次亲密接触。

“8年多的讲解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梵净山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必须得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它!”家住江口县太平镇新街村的何娇说,她为能给全国各地而来的游客讲解梵净山而自豪。

梵净山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是古老孑遗植物的重要庇护所、珍稀濒危动植物理想的栖息地、特有生物分化发育和保存的重要场所。

2018年7月,梵净山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成为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曾经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梵净山,自此声名远播。

“梵净山申遗成功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这给梵净山的保护增添了不小‘压力’。越是如此,我们就越是要加大保护力度。”已守护梵净山20多年的林管员队长张树成,随身携带着巡护记录本,里面记录着他和队友们每天进山巡护的详细信息,厚厚的记录本,每一页都是他们守山护水的生动实践。

在梵净山,像张树成这样默默无闻的守护者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保护梵净山献计出力、添砖加瓦,成为保护梵净山最深厚的力量、最坚实的基础。

目前,梵净山森林覆盖率达97%,分布着以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为代表的2760余种野生动物和4390余种植物,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好华中动植物基因库,让绿色发展基因在黔中大地永续传承。”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高级工程师罗和平表示,全省各地都应该积极学习江口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源源不断的生态宝藏。

产业推动 生态优势变发展优势

在太平镇苗匡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里,一个个藏在林间的蜂箱错落有致,楠木长势喜人,林下鸡和林下鹅在林间“尽情撒欢”,享受着良好生态的馈赠。

“近年来,江口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利用42.52万亩国家储备林资源优势,优化调整林分结构,在此地大力发展以黄精为主的梵净山道地中药材林下经济,适度发展‘林+蜂’‘林+中药材’等‘林+N’产业模式,做好森林文章。”江口县林业局局长吴乃刚向前来考察的与会人员介绍,目前该基地规划面积4200亩,已完成“林+黄精”1700亩、“林+蜂”500箱。据估算,项目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248户1327人(其中脱贫户35户89人)通过务工、管护、利益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

生态资源,对于生活在梵净山脚下的江口人来说,是最大民生福祉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江口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

在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抹茶巧克力、抹茶水、抹茶面条等系列抹茶产品茶香四溢。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海说:“好生态种出好茶!江口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为培育高品质抹茶原生基地赋予了天然优势。”

目前,该公司在全省已与61家茶叶生产企业签订联盟协议,有14万亩达到欧盟标准的专属茶园,其中在铜仁超过4万亩,抹茶产品畅销国内外。2022年,该公司产值达2.57亿元、同比增长20%,销售1.4亿元、同比增长39%,出口0.39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抹茶出口世界第三。

“一路参观后,感触颇深。江口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不仅增加了生态旅游、生态茶业等经济增长点,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泉动力,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的赵双成说。

因地制宜 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走进青山环抱、茂林掩映的寨沙侗寨,一家家农家乐、精品民宿精致典雅,庭院的花草绿植散发清香。在圆润石头铺就的巷道旁,清澈小溪流水潺潺,前来考察的与会人员放慢了脚步,细细感受独具韵味的侗家风情。

“曾经在外务工多年,却赚不到多少钱。这些年村里环境越来越美,我们回家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一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红火!”怡泉农家乐老板夏泉发介绍,最近是旅游旺季,每天的房间都是爆满,有时候还忙不过来。他感慨地说:“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这里的好生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永不枯竭的绿色“宝藏”。寨沙侗寨依托周边的梵净山,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寨沙侗寨经营农家餐饮33家,民宿客栈42家,旅游商品6家,演艺场所2处,旅游从业人员365人。2022年,接待游客29.52万人次,过夜游客8.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96.51万元。

“此次活动给了我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机会!”安顺市发改委环资科科长薛家兴表示,从江口县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学到了很多经验做法。回去后,会认真总结,根据安顺市实际,因地制宜施策推动安顺市破解在“两山”转化中的“四个难”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好安顺良好自然生态优势,依托黄果树大瀑布等优质自然资源,提升旅游体验感,推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引领,大力支持航空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江口县交出的一份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上的生动实践。随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的不断探索,一幅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金秋时

编辑 徐然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